鄭麗文就職國民黨主席,為這個百年政黨帶來了久違的新氣象。從野百合學運世代出身、轉投藍營,到以黑馬姿態當選黨魁,鄭麗文的個人色彩鮮明、戰力強悍,一改過去國民黨給人保守、沉悶的印象。她在就職典禮上誓言將國民黨「從羊群變成獅群」,展現了強烈的改革決心和鬥志。首次主持國民黨中評會,她以先輩創造台灣奇蹟期勉我輩不能憂讒畏譏,更提出將終結兩岸自相殘殺的悲劇。開大門走大路的論述,能否轉化為實質的政治能量,端看她如何應對眼前的巨大機會與嚴峻挑戰。
鄭麗文喊話,2028年要讓國民黨重返執政,並指出,國民黨必須保衛中華民國好不容易艱苦卓絕走到今天,民主自由法治的社會體系,要繼續捍衛得之不易的平等與均富。鄭麗文強調,國民黨絕對有這個能力,而且必須使命必達。她強調,要終結兩岸自相殘殺的悲劇,必須證明給全世界看,兩岸可以用智慧與決心,開創百年和平的基業。
鄭麗文以蔣經國時代的精神凝聚黨內共識。她提到李國鼎資政為台灣放手一搏,當時沒人相信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沒有人看好台積電,更無法想像,台灣的科技產業會成為護國神山,所以國民黨是在一個沒有人能夠相信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鄭麗文表示,如今我們沒有理由不堅持,更沒有理由害怕,我們難道可以憂讒畏譏、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嗎?
鄭麗文時代最大的機會,在於她能迅速凝聚黨內長期渴求的「戰鬥力與差異化」。她個人鮮明的戰鬥風格,滿足了基層對「與民進黨對抗」的渴望。她敢於直言、不避爭議,這讓國民黨擺脫了「溫良恭儉讓」的刻板印象,更容易在議題上主導話語權。在競選國民黨主席的時候如此,當選後亦然。這在當今的國民黨中堪稱是不一樣的人才。
她從就職演說就試圖在傳統的「反共」與當前的「反獨」中尋求平衡。她強調國民黨要「與台灣人民站在一起」,並表示「從未放棄武力保衛台灣的決心」,這有助於緩解黨內長期以來被貼上的「親中」標籤,為未來爭取中間選民創造空間。日前接受外媒專訪中,她也再度重申不反對提高國防預算保護台灣,但也強調軍備競賽不會帶來和平。
2026 地方選舉是鄭麗文的第一次大考。她在中評會上以讚許藍營縣市首長的傑出表現,拉攏人心也提振士氣。國民黨在縣市層級的確保有優勢,若能成功整合地方資源,並透過她個人特有的帶領方法,將有機會鞏固現有執政縣市,並伺機奪回失土,為 2028 總統大選打下基礎。她所提的「啟動下鄉」與「布局地方」正是抓住這一機會的具體行動。
但擺在眼前的黨內整合、財務困境與國際爭議等諸多挑戰,也有待鄭麗文一一拆解。「獅群」的轉型之路,面臨重重難關。從全代會六都首長缺席的狀況來看,鄭麗文與手握實權的地方諸侯之間仍存在不小的心結與距離。侯友宜、盧秀燕等地方強人對黨中央的態度,將直接影響 2026 選舉的布局與 2028 的提名權。鄭麗文必須展現高超的協調手腕,將這些潛在的挑戰者或合作夥伴納入她的「獅群」策略中,否則可能重蹈過去黨中央與地方分裂的覆轍。
其次,國民黨負債超過 21 億元,鄭麗文在沒有充裕資源的情況下,要推動地方組織改革、動員青年入黨,並應對民進黨的攻勢,恐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需要打破傳統依賴黨產的模式,建立健康的募款機制,但談何容易?至於國際路線和兩岸論述的爭議,更是關鍵且敏感。她如何在「戰鬥藍」的形象下,建立一套務實且能被國際接受的兩岸及外交論述,是其未來必須謹慎應對的挑戰。
鄭麗文帶來的新氣象是國民黨浴火重生的契機,她讓這個老態龍鍾的政黨重新擁有了聲量與話題性。然而,政治上的成功不能僅依賴個人風格的強悍。她必須在個人戰力與組織整合、路線堅定與國際務實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如果她能成功統合地方力量、緩解財務困境,並建立一套更細膩且具說服力的國際論述,那麼「獅群」的願景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否則,這份新氣象可能只是短暫的煙火,最終恐被淹沒在長期的內耗與外部壓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