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投書】記住世上苦人多

發表日期:2025 / 11 / 04
【投書】記住世上苦人多

李商/退休人員

近日,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抱病執勤後不幸過世,事後公司竟要求家屬補交請假證明,引發社會對勞權的強烈關注。這起事件令人痛心,也讓無數勞工心有戚戚焉——誰沒有過「再撐一下」的經驗?主管一句「你要對薪水負責」,讓人不敢請假、不敢休息,只怕被貼上「薪水小偷」的標籤。但那「再撐一下」的代價有多高,往往只有在倒下的那一刻才知道。

我有一位朋友,生前是南北貨店的小股東,幾乎全年無休。每次見面,他總是羨慕我身為公務員,有正常上下班、有節日假期,還能依法申請事假、病假、喪假與婚假。他卻連生病都無法休息,因為孩子正值高中、大學階段,花費龐大;而身為小股東,休息意味著收入減少。在我尚未退休前,他便因病過世。回想此事,心中至今仍隱隱作痛。有多少人,正走在同樣的命運軌跡上?所謂「被生活逼得不能不做」,正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更艱苦的,還有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困者。記得某年,一位送報生來我家拜託續訂報紙。他晚上有正職,白天兼差送報,只為了償還房貸。我本身也需養家活口,後來也開始兼差,因此深知他的辛苦,便答應續訂。同理心讓我理解:世上苦人真多。

在垃圾回收場,也常遇到苦命人拜託我把喝過的礦泉水瓶留下來給他們。我總是樂意幫忙,偶爾也會掏出五百、一千元贊助。但他們多半婉拒,因為苦命人也有尊嚴,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再看看那些富二代,動輒豪車、酒店,一樣的天空,卻是兩樣的命運。

古今中外,弱勢者始終是被壓榨的一方。以歐洲的農奴制度為例,農奴在封建莊園制度下被迫以勞力換取生存,受限於法律、經濟與社會關係。雖不同於奴隸,農奴仍被領主掌控,無法自由離開土地,甚至連產出都屬於領主。逃亡者不僅遭領主追捕,還會受到國家制度的懲罰。直到1861年俄國改革,農奴制度才逐漸瓦解,但其壓迫本質,至今仍在不同形式中延續。

現代社會雖不再有農奴制度,卻出現了另一種壓迫「過勞死」。根據維基百科過勞死一詞源自日本,指因長期過度勞動導致心臟病或中風猝死。最早的案例是一名報社員工在工作期間突然中風身亡。198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多位中高階主管相繼猝死,引發媒體關注,「過勞死」一詞迅速流行。1987年,日本勞動省開始統計因工作猝死的人數。

台灣也面臨類似問題。責任制被資方濫用,員工為保工作不得不超時加班。2011年政府開始對超時工作祭出罰則,卻遭資方批評妨礙投資。這些現象顯示,勞工的生命與健康,仍未受到足夠保障。

「記住世上苦人多」,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提醒、一種責任。我們要記得,那些默默撐著的人,那些在生活邊緣掙扎的人,那些不敢倒下的人。他們的苦,不該被忽視;他們的權益,值得被保障。

所幸,現代社會逐漸重視人權、勞權與婦幼保障。人們期待更進步、更完善的制度與法律,來守護每一位勞工的尊嚴與安全。唯有如此,這個社會才能真正走向公平與正義。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當檢方可無限抗告 司法還能獨立嗎?

【投書】教師過勞不該常態化 政府應立法保障離線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