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肺」病上身還會傷「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專科醫師蘇剛正就曾治療一名67歲的公務員,因肺阻塞惡化送急診,但經治療出院後,短短不到一週就在路邊心悸、昏倒,送醫確診有心臟衰竭問題,需再次住院。醫師警告,根據普查,曾有肺阻塞急性惡化的病人,心血管事件風險一口氣提高4.6倍。
呼應11月4日是2025「世界肺阻塞日」,國健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4)日合作舉辦記者會,發表「肺阻塞風險暨照護普查結果」,揭示肺阻塞六大風險因子與五大防治行動,提醒民眾重視「心肺共病」 的危險性與急迫性 。
該項普查涵蓋全台北、中、南、東15家醫院,共計1240名肺阻塞患者,結果顯示,61%患者有心血管共病;而曾發生急性惡化者,其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4.6倍,且未來一年發生中重度惡化風險也增加3.3倍。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肺阻塞已被WHO列為全球第四大死因,近年隨著步入超高齡社會與環境因素影響,「預防惡化」與「共病風險」已成為肺阻塞重要治療課題。
陳育民說,全球阻塞性肺病倡議組織(GOLD)在2025年最新治療指引中,首度新增「心血管風險」時;在台灣,學會也進行國內千位肺阻塞病人之臨床普查,全面查看六大風險評估,包含呼吸困難、症狀評估問卷分數偏高、頻繁咳嗽、咳痰、心血管共病事件,以及肺功能較低,結果發現高達9成病人符合至少一項以上指標,其中有心血管共病問題占61%。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強調,避免肺阻塞惡化的核心策略,包含「戒菸」、「規律使用吸入劑」、「疫苗接種」、「肺復原」、「營養補充」等五大抗惡化行動,才能真正做到「先保肺、後護心」,遠離致命風險。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五大抗惡化行動中,首重戒菸,可顯著改善呼吸道症狀、提升肺功能,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應作為肺阻塞照護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全台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已涵蓋99.5%的鄉鎮市區,透過巡迴醫療可達100%。以113年為例,國健署已提供近43萬人次戒菸服務。並提醒民眾可透過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救急診壅塞「UCC」上路僅來255患者… 健保署認了還有進步空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