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

人權會促成教育部盤點815名政治受難者 頒發名譽證書啟動社會和解

發表日期:2025 / 11 / 04
人權會促成教育部盤點815名政治受難者 頒發名譽證書啟動社會和解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國家人權委員會曾公布「通案統整監察院歷年調查國家不法行為所致相關權利損害之案」專案報告,由王幼玲、蕭自佑、林郁容及王美玉委員督辦,揭示威權時期教育體系中「受教權」遭侵害情形,並呼籲國家應回復被害者權利。人權會今(4)日表示,已促成教育部盤點815名政治受難者,訂定名譽回復處理原則,深化人權教育社會和解。

教育部盤點全國815名具教職及學生身分政治受難者的範圍,涵蓋國小至大專校院各級學校,其中教職人員560人、學生255人,以國立台灣大學76人最多。教育部並參酌人權會報告意見及相關案例,於今(114)年9月23日訂定《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之具教職及學生身分被害者名譽回復處理原則》,納入「國家轉型正義教育行動綱領(2023年至2026年)」,結合轉型正義教育推動。

人權會說明,《名譽回復處理原則》重點包括:第一是「適用範圍」,威權統治時期因國家不法行為致教職或學生身分名譽受侵害的本人及其家屬;第二是「受理機制」,教育部設置「單一窗口」受理,並得由「財團法人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或轉型正義相關民間團體協助轉介;第三是「具體作法」,頒發名譽教師或畢業證書、舉行公開回復儀式、編修校史檔案及辦理人權教育活動等。

人權會指出,教育部盤點受難者並訂定處理原則,有助落實《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條第2項及其第16號一般性意見,即政府須建立保障名譽的救濟措施等國際義務。

人權會強調,期盼透過制度化措施,讓因威權統治國家不法行為被終止任教、不當懲處或中斷學業的被害者,回復其應有的權益及名譽,深化人權保障及台灣社會和解。

照片來源:國家人權委員會英文簡介手冊/E Talk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台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非洲豬瘟病毒凍千天不死 台北勞動局提醒:肉鬆肉粽攜入境重罰

立委關心屏東養豬場稽查率 環境部說明資料有「時間差」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