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南台灣乳癌第一刀」美譽的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侯明鋒醫師,近日獲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在乳房醫學領域逾40年的貢獻。
曾獲醫療奉獻獎的侯明鋒醫師是新北市長侯友宜的二哥,出身嘉義貧困肉攤的他們,靠著自身的努力,分別走上醫療及政治之路,也都成了響叮噹的人物。
侯明鋒1988赴美進修當時台灣還是冷門的乳房醫學,一年後返台在高醫附醫成立乳癌醫療團隊。「一年大約只發現20個乳癌病人」。侯明鋒醫師回憶,早年國人普遍對乳癌瞭解不多,女病人也忌諱給男醫師看敏感部位,直到乳房潰爛發臭才就醫,往往為時已晚。
圖說:2002年在原高雄縣田寮鄉推廣乳房篩檢。圖片來源/侯明鋒醫師提供
為了推廣乳癌防治觀念,侯明鋒和政府合作,帶著一台超音波深入偏鄉做乳房篩檢,並拿著「大聲公」做衛教,把原本諱疾忌醫的婦女找出來,曾創下單日200多個婦女受檢紀錄。
累積觸診、超音波的扎實訓練後,侯明鋒發表論文,指出東方女性乳房較小,用超音波好好篩檢,並不輸給乳房攝影,也促成健保日後負擔超音波檢查費用。另外,在乳房醫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及乳房超音波影像品質管制委員會委員任內,協助編輯學術專刊,提升乳房超音波診斷的正確性。
1998 年侯明鋒醫師和國立中山大學教授李水龍合作乳癌基因研究,是國內第一位發現臺灣乳癌患者特有的BRCA1及 BRCA2乳癌基因變異,後來又與中央研究院及三軍總醫院共同參與國際乳癌臨床實驗,將全球24萬名乳癌患者及健康婦女檢體整合分析,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研究成果獲刊在2017 年國際頂尖期刊《Nature》;他也是國內第一位以乳癌論文取得教授資格者。
侯明鋒醫師的患者很多,曾經每診動輒二、三百人,一度是高醫的看診天王,讓他開過刀的病患更不計其數,因此搏得「南台灣乳癌第一刀」美譽。30年前他在高醫成立病友團體「木棉花關懷俱樂部」,更鼓舞了無數因乳癌手術而切除乳房的「少奶奶」找回生命的力量。
2019年2月時任高醫附醫院長的侯明鋒,帶著醫療團隊前進台東大武衛生所,讓後山醫療不再有距離。至今在乳房醫學路上,侯明鋒始終如「醫」。
圖說:侯明鋒醫師長年推動乳癌防治,救人無數。圖為2019年與現任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醫師攜手做宣導。(圖片來源/侯明鋒醫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