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徐德芬/台中報導
中國10月宣布啟動稀土戰略管制,不再僅限於軍火工業用途,而是擴大至包含半導體在內的全面性管制;立委廖偉翔今(5)日於立法院質詢指出,我國在「城市採礦」與「戰略金屬回收」政策上長期落後,環境部成立「關鍵及戰略資源國家隊」已逾半年,至今仍無具體成果與應變機制,變相淪為掛名口號。
廖偉翔表示,日本早已建立完整的都市礦山體系,1千台廢手機可提煉出約46公克黃金、275公克銀;反觀台灣每年銷售540萬支手機,回收率卻僅5.2%。他直言,這代表台灣在城市採礦的潛能嚴重被浪費,政府不但沒有建立制度、還自我設限。
廖偉翔進一步指出,台灣現行政策禁止進口電子廢棄物,等於阻斷了國際回收市場的機會,且國內半導體供應鏈多為中小企業,缺乏國際規模與自主技術,導致中下游被動依賴進口,一旦中國出口管制,風險立刻傳導到台灣,連國安都會受影響。
廖偉翔表示,台灣每年產生超過6000萬噸電子廢棄物,蘊含大量貴金屬與稀土元素,其經濟價值可與傳統礦藏相提並論,若能掌握提煉與純化技術,這些廢料將成為台灣的新戰略資源;尤其稀土、鈷、鉑族金屬等關鍵礦物,在半導體製程、高階電子元件與國防科技中不可或缺,但全球供應鏈高度集中,台灣幾乎完全仰賴進口。根據工研院材料化工所組長曹申的說法,工研院團隊並未投入軍工應用相關研發,顯示國內技術缺口仍大,政府目前的作為明顯不足。
「這樣的國家隊到底要如何保衛台灣的產業安全?」廖偉翔說,環境部雖於2025年4月成立「關鍵及戰略資源國家隊」,被環保團體批評其進度不明、預算不足、執行機制不清,且環保科技園區已有80家廠商進駐、投資金額近200億元、年產值150億元,卻只能反映產業規模,無法代表技術深度。
廖偉翔憂心表示,面對中國宣布稀土戰略管制,我方卻沒有任何應對措施,環境部應正視城市採礦的重要性,不僅是資源再利用,更關乎國安、產業與環保多重戰略價值。如果政府真的認同這是未來的戰略產業,就應該建立從回收、提煉到高純度再製的完整產業鏈,而不是只喊口號、看KPI。
照片來源:廖偉翔辦公室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杜文珍、盧秀燕互贈2物盼非洲豬瘟「清零」 何欣純籲農業部2件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