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鳳凰颱風」今生成!恐成今年最強颱風

發表日期:2025 / 11 / 05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25號颱風海鷗已進入南海,正以每小時21公里速度向西北西移動。與此同時,位於關島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預計今日將增強為第26號颱風「鳳凰」,成為本週天氣關注焦點。

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分析,昨晚最新出爐的AI系集預報呈現前所未見的一致性,50個預測成員全數看好準鳳凰颱風的發展強度。根據模式預測,這個颱風巔峰期可達五級颶風等級,相當於台灣分類的強烈颱風以上標準。由於準鳳凰在登陸菲律賓前仍有約5到6天的發展時間,海氣環境條件適合,多數模式認為極有可能發展成為環流龐大、強度高的颱風。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表示,颱風鳳凰生成後將循環境駛流場導引,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根據目前環境條件評估,共有四條可能路徑。第一條路徑為太平洋高壓在未來幾天明顯東退,加上北方冷氣團勢力尚未南下,導致準鳳凰颱風提早北轉,以拋物線方式來到日本南方海域,這是對台灣影響最小的路徑。

第二條路徑則是未來幾天北方槽線來不及到達,太平洋高壓勢力變化不大,讓準鳳凰颱風在接近菲律賓北部陸地前就開始北轉,沿著台灣東部外海向北移動,颱風中心會非常靠近台灣東部陸地,這是目前對台灣影響最大的路徑之一。

第三條路徑為太平洋高壓勢力明顯西伸,加上北方槽線高緯度通過,使得準鳳凰颱風先從菲律賓北部陸地通過,進入南海後才開始北轉,對台灣影響較小。第四條綜合特殊路徑則是颱風先從菲律賓北部陸地通過,進入南海後北轉分量才增大,颱風中心將於台灣南部登陸、東部出海,這是對台灣殺傷力較大的路徑。

氣象專家歐宗學指出,目前多數模式初步共識為颱風前期在強勢副高導引下,將登陸菲律賓呂宋島。之後隨著北方槽線東移、副高減弱,進入南海後將逐漸轉向北至東北,路徑類似2004年南馬都颱風。若以目前路徑來看,全台都可能出現明顯降雨。

在東北季風影響逐漸減弱的同時,台灣天氣也將出現變化。今日雖然仍受東北季風影響,但水氣減少,降雨範圍縮小至迎風面地區,大台北、宜蘭維持陰天為主,其他地區則為多雲到晴。明日起東北季風減弱,風向逐漸轉為高壓迴流型態的偏東風,北台灣將有感回溫,北部地區白天高溫回到26至27度。

週五到週六將是近期天氣最好的一段時間,大多數地區以晴到多雲為主,西半部白天高溫可達28至30度,高屏地區更高。週日上半天仍維持穩定天氣,但下半天到晚間新一波東北季風將逐漸南下,北部、東北部又會再次轉為陰雨天氣。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4年至今,過往較少颱風登陸的西半部,在短短不到兩年中,已先後經歷山陀兒、天兔、丹娜絲等颱風,現在又有可能靠近的鳳凰颱風。對於今年已歷經多次自然災害的地區,這將是一場新的考驗。由於颱風生成時間尚早,路徑變數仍大,民眾需持續關注最新氣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