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遇到骨量不足?「逆向鑽針」提升植牙穩定度與成功率

發表日期:2025 / 11 / 11

奇美醫院牙醫部牙周病科近年引進「創新骨緻密逆鑽針系統(Osseodensification Technique)」,突破傳統植牙手術需大量削除骨質的限制,特別適合齒槽骨高度或寬度不足、上顎後牙需鼻竇增高,以及希望進行即拔即種的患者。此技術能在保留原有骨量的前提下,使骨質變得更緻密、提升植體的初期穩定性,進而提高植牙的長期成功率,為過去因「骨量不足」無法植牙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可能。

奇美醫院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劉昱菁表示,傳統植牙鑽針以「去除骨質」為主,若患者齒槽骨密度偏低,植體初期穩定度就容易不足,必須額外進行補骨或延長癒合時間。相較之下,逆向鑽針系統利用鑽針反轉時的離心力,將骨粉推向骨壁,使骨質在擴張過程中同步緻密化,既能擴大植體空間、增加骨接觸面積,也可改善植牙的穩固程度,尤其對骨質偏軟的上顎後牙效果顯著。

55歲沈先生,上顎後牙缺損多年,造成齒槽骨垂直高度明顯不足。若採傳統方式需進行鼻竇開窗手術,術後恢復期較長,也可能伴隨不適。評估後,醫療團隊以逆向鑽針搭配齒槽頂端微創式鼻竇膜提升,同步補骨與植牙,不需敲擊鼻竇骨板,手術過程溫和且創傷小。經6至12個月追蹤,植體融合良好,成功恢復咀嚼功能。

另一名25歲張小姐,因後牙斷裂但希望療程縮短,選擇「即拔即種」。在拔牙後直接植牙時,若骨質條件不佳,植體易因固定度不足而滑動。透過逆向鑽針技術擴大牙槽窩並強化周邊骨質,提供植體更好的初期支撐,使她能順利完成當次植牙,隔日即能正常生活。後續組織癒合情況良好,外觀自然,咬合功能也成功重建。

劉昱菁醫師指出,骨緻密逆鑽針技術除了能提高植牙初期穩定度,也特別適合用在上顎後牙的鼻竇增高處理。傳統鼻竇增高術常需透過側開窗或骨鑿敲擊,患者術後可能會感到頭暈或疼痛,而逆向鑽針以水流推升方式減少創傷,術後不適相對減輕。由於逆向鑽針可增加齒槽窩周邊骨密度,使植體更快達到穩固程度,有助加快植牙整體復原與假牙製作進程,讓患者能更早恢復飲食與日常生活品質。

圖說:奇美醫院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劉昱菁強調術前影像評估與骨重建的重要性,協助患者提升植牙成功率 (圖片來源/記者林薇安攝)

劉昱菁醫師強調,植牙不只是補上一顆牙,更是重建患者的咬合、外觀與生活自信。民眾若有缺牙、牙周病造成骨質萎縮,可至牙周病科或植牙門診諮詢,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評估,選擇最適合的植牙重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