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范文濱/桃園報導】
針對學齡幼小銜接、入學心理鑑定、兒童醫療量能、庇護工場管理及兒少保護制度等議題,市議員張碩芳議員市政總質詢中指出,桃園的兒少支持系統在多個環節存在結構性缺口,使家長與弱勢家庭長期在制度夾縫中奔走。建議市府比照國際經驗,制定桃園版《兒童保護政策白皮書》。
張碩芳議員表示,桃園每年約有一千多名孩子進入小一心理鑑定流程,但心理師專業量能不足,八家承辦醫院普遍出現等待期長達數月甚至一年,導致許多孩子無法在入學前完成必要評估。家長必須在醫療與教育系統間反覆補件、重複鑑定,不僅增加心理負擔,也造成幼小銜接延誤。她強調,心理師人力不足源自健保給付偏低與臨床量能過載,使共享決策形同空談,市府若無明確支持,家長與孩子將無所適從。
在醫療量能部分,張碩芳議員指出,桃園婦幼人口持續增加,但兒科醫療長期不足,全市醫師密度低於六都平均。UCC輕急症中心雖已擴設,但服務仍超載,夜間無兒科與分流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她呼籲市府加速擴充兒科人力,並推動重症、特殊兒童聯合門診,以改善急診壅塞與夜間就醫不足的困境。
針對庇護工場管理與兒少保護,張碩芳議員指出,部分身障者長時間從事戶外工作,缺乏休息與輪替,顯示管理機制仍有缺口。她呼籲市府比照國際經驗,制定桃園版《兒童保護政策白皮書》,將心理健康、幼小轉銜、家庭支持與跨局處協作納入系統策略,並建立年度成果公開制度,讓兒少保護、心理照護與醫療體系真正形成城市安全網。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圤智雨驚爆黃明志約炮「娃娃」翁雨澄 鹹濕對話及照片獨家曝光
【獨家】【精品詐騙風暴】新北警所長未婚妻竟涉417萬精品詐騙 南山區經理喊冤自身亦受害 5500萬連環坑案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