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圖書館16日正式與德國國家圖書館流亡檔案館(Deutsches Exilarchiv 1933–1945)簽署合作備忘錄,為臺德文化交流再添里程碑。簽署儀式以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流亡作家廖亦武的演出揭開序幕,由高市圖館長李金鴦與德國流亡檔案館館長 Sylvia Asmus 博士代表簽署,並由前德國駐日大使 Volker Stanzel 與前臺灣駐法大使呂慶龍共同見證,象徵兩地在文化及價值理念上的深度連結。
↑圖說: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李金鴦(右)與德國國家圖書館流亡檔案館館長Dr. Sylvia Asmus(左)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高雄市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台灣與德國同樣重視人權與言論自由,流亡檔案館自1948年成立以來,致力典藏與研究因納粹迫害被迫離散的作家與知識分子文獻,並以展覽、出版與數位化推廣跨國對話。「此次合作不僅為臺德文化交流開啟新頁,也深化城市間在知識與價值上的共享。」她期盼未來雙方在展覽、典藏、研究到教育推廣等領域推出更多具影響力的合作。
↑圖說:高雄市立圖書館與德國國家圖書館流亡檔案館(Deutsches Exilarchiv 1933–1945)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右一為前臺灣駐法大使呂慶龍、右二為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李金鴦、左一為前德國駐日大使Stanzel,左二德國國家圖書館流亡檔案館館長Dr. Sylvia Asmus(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李金鴦指出,今年高雄城市書展以「移動」為主題,象徵文化跨越邊界的力量;此次合作正是透過圖書館串起跨國記憶與當代閱讀的典範。「從歐洲到亞洲,從流亡文學到城市閱讀,我們希望以圖書館為起點,守護自由、人權與知識的價值,讓閱讀成為理解世界的共同語言。」
↑圖說:高市圖致贈德國流亡檔案館「龍琉璃」,象徵文化之意延續,跨越時空邊際,化為琉璃之痛,為人性之光做為紀念,以尊重所締結的情誼。(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首次來台的 Asmus 館長則表示,與高市圖的合作對德國流亡檔案館意義重大。她透露,未來雙方將透過線上會議與持續交流,共同擬定多項主題計畫,深化專業合作並分享研究成果,讓文化資源能跨國流動。
為紀念這項歷史性的合作,高市圖特別將2025高雄城市書展第二日規劃為「德國日」。除簽署儀式外,Asmus 館長也以專題講座回顧流亡檔案館的創立歷程;前德國駐日大使 Stanzel 則以「大使的移動人生」為題分享其跨國外交旅程,呼應書展強調的「移動」意象。
↑圖說:Asmus 館長也以專題講座回顧流亡檔案館的創立歷程(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此外,高市圖亦與德國聯邦前東德獨裁政權人權事務處理基金會、伊莉莎白凱斯曼基金會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合作推出《被竊走的孩子——世界兒童人權特展》,以真實歷史案例探討戰爭、政治脅迫與暴力下的兒童人權議題。展期自11月16日至30日,高市圖邀請全國讀者走進2025高雄城市書展,體驗「邊界之外,海港之內」的閱讀旅程,透過書展重新思考文化如何連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