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日益普遍的「糖胖症」──糖尿病與肥胖同時出現的代謝問題,不少民眾擔心自己的生活節奏、飲食習慣可能讓身體負擔加重。中醫雖無「糖胖症」此醫學名詞,但古籍《黃帝內經》中已提到關於「消渴」、「痰濕」、「脾胃失調」等機轉,說明了代謝失衡可能與體質、生活型態有關。
Dr.Nice 明悅中醫診所曾雴瑜院長指出,中醫重視「辨證論治」,強調每人體質不同,代謝狀態也會有差異,因此在日常調養上需要因人而異,從飲食、生活規律與適當運動著手,建立較為平衡的身體環境。
從脾胃、氣機與濕痰談代謝失衡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負責運化水穀精微。當飲食不節、久坐、不良作息或壓力影響時,可能出現:
-
脾胃運化減弱
-
濕氣、痰濁堆積
-
氣機不暢,出現疲倦、沉重感、食慾變化
-
陰陽與氣血的調整能力下降
這些因素都與現代人常見的代謝困擾有關。
五大常見體質狀態與中醫調理方向
中醫在體質觀察上認為,每個人的代謝狀態與生活型態不同,因此肥胖或代謝不順所呈現的狀況也會不一樣。其中,常見的「痰濕內蘊型」多表現為身體沉重、胸悶、倦怠或口黏,建議從清爽飲食、排濕及脾胃調整著手;「脾虛氣滯型」容易出現腹脹、疲倦或食慾變化,可透過適度運動與規律作息協助身體運化。若屬「氣陰偏虛型」,常見口乾、多飲、易心悸或體力較弱,可留意補充水分、選擇溫和飲食並避免過度消耗體力;「肝鬱氣滯型」則多與情緒起伏、胸悶或胃口不穩相關,適度舒壓與溫和運動能幫助身心放鬆。至於「陰虛內熱型」,可能會有燥熱、口渴或夜間睡眠較差等狀況,調整作息、規律休息並減少刺激性食物,有助於維持身體舒適平衡。

生活調養三大方向:中西醫皆重視的日常管理
1. 飲食調整(衛教建議)
-
建議適量攝取苦瓜、山藥、薏仁、蓮子、冬瓜等清爽食物
-
減少油炸、甜食、過度精緻飲食
-
可用桑葉、荷葉、決明子等煮水代替含糖飲料
2. 適度運動
-
快走、太極、游泳、八段錦等,都有助於促進循環
-
建議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強度運動
3. 情緒與作息調整
-
規律睡眠可有效支持代謝與精神狀態
-
建議使用冥想、伸展等方式紓壓
針灸與外治法
針灸可協助放鬆身體、促進局部循環、支持脾胃與氣機調整。
常見穴位如:足三里、三陰交、中脘、天樞等,使用上需由合格中醫師依個人狀況評估。
也可搭配艾灸、拔罐等方式協助舒緩身體緊繃。
中西醫共同管理:慢性代謝問題需長期照顧
糖胖症屬慢性代謝問題,建議中西醫並行:
-
西醫:協助監測血糖、血壓、血脂
-
中醫:協助體質調整、情緒穩定與生活管理
持續飲食與作息改善定期追蹤健康數據,與專業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長期規劃。
從生活開始,為身體建立更平衡的代謝環境
糖胖症的形成往往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
曾雴瑜院長提醒,透過穩定飲食、規律運動、情緒管理,以及在醫師指導下的個人化調養方式,多數民眾都能逐步建立較為健康的代謝節奏。
改變不需要從大事開始,而是從一碗清粥、一場散步、一個早睡的晚上,讓身體慢慢找回平衡。
──本文由 Dr.Nice 明悅中醫診所 曾雴瑜院長提供
了解更多衛教資訊:
https://www.drnice.com.tw/products2_detail/34
https://www.drnice.com.tw/products2_detail/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