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版財劃法增設外部成本指標 高市府:更公平、更有利高雄

發表日期:2025 / 11 / 20

行政院最新提出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草案,新增多項反映地方負擔與區域特性的指標,並明定中央給地方的三大財源不得低於114年水準。高雄市政府今表示,行政院版本比立法院日前三讀版本更能兼顧區域差異與地方發展需求,尤其將「人口結構」、「農林漁牧產值」及「產業外部性污染」等指標納入分配基準,對長期承擔重工業外部成本的高雄市而言更為公平,呼籲高雄各黨籍立委全力支持。

↑圖說:行政院版本在財源分配上更符合22縣市實際情況。(圖片來源:行政院提供)

市府說明,行政院版本在財源分配上更符合22縣市實際情況,其中最受矚目的即是「產業外部成本」指標,占比12%,以工業人口數衡量地方對產業發展的貢獻與承擔,並對中高污染事業影響區域以1.2倍加權,有效反映高雄長年承受的空污與工業負荷。相比之下,立院版本完全未納入此項考量。

此外,行政院版本增加6%「農林漁牧產值」指標,以兼顧國土計畫與糧食安全;「土地面積」指標權重也從立院版本的10%提升至18%,並按照土地使用分區調整,更貼近實際治理需求。人口結構部分,包含年齡層及產業人口分布,也同步納入,以呈現不同縣市的社會負擔差異。

↑圖說:對比立法院三讀版本,行政院財劃法版本分配指標更公平。(圖片來源:行政院提供)

市府強調,行政院草案保障地方的統籌、一般性及計畫型補助三項財源,總額不得低於114年,確保地方財政穩定。尤其計畫型補助對重大建設至關重要,過去雙北在都市發展期獲中央大力補助,如今高雄進入產業轉型與建設深化階段,114年的計畫型補助已成長至498億元,更需行政院版本確保未來不受影響。

市府呼籲,高雄正面臨城市升級關鍵期,必須中央地方攜手推進。為保障高雄財源、維護市民權益,各黨派立委應支持更公平、對高雄更有利的行政院版本財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