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江雁武/台中報導】近年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警方發現,詐騙集團為迴避金融機構的防詐查核,竟指導被害人以「繳交出國旅遊團費」作為提款或匯款理由,藉此避開行員詢問。但實際目的,則是誘騙民眾投入靈骨塔、生基位等不具實質價值的宗教式投資,向長者收取動輒十多萬元的費用,成為最新且極具迷惑性的詐騙模式。

臺中市一名 86 歲陳姓老翁,於 21 日下午 1 時許前往北區五權路郵局,表示欲提領新台幣 10 萬元,並稱是支付越南旅遊的團費。行員察覺金額不小,進一步要求提供旅行團資料以釐清用途,未料老翁支吾其詞、無法提出任何證明,行為看似異常。當時正巧有員警在郵局執行「全民+1,政府相挺」普發現金前置安全維護勤務,行員遂上前求助,請警方協助關懷。
文正派出所副所長林友智與警員吳良政接獲通報後立即介入了解。老翁起初堅稱自己神智清楚、絕非遭詐,面對警方詢問數度表示「我不會被騙」。員警以關懷方式耐心交談後,老翁才終於透露真正用途——並非出國旅遊,而是要投入「靈骨塔投資」,對方宣稱只要先支付 19 萬元手續費,便可透過轉手買賣獲利。
警方一聽立即警覺,提醒這是相當常見的宗教包裝式投資詐騙,詐團常以祈福、轉運、生基等話術吸引長者信任,再以「保證獲利」、「易轉手」為誘因詐取高額金錢。員警當場查詢相關案例並向老翁說明詐騙流程,指出靈骨塔或生基位並無穩定市場行情,根本不可能如詐團所說能輕鬆獲利。老翁聽取勸說後恍然大悟,立即放棄提款,成功守住 19 萬元養老金。
中市警二分局長鍾承志表示,詐騙集團近期將宗教信仰、祈福儀式與投資包裝結合,專挑容易受情感影響的中高齡族群下手,透過話術取得信任後,要求受害人避開金融機構查核,是目前最具迷惑性的詐騙趨勢。他呼籲家屬平日多關心長輩的金流與社交狀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陪同查證。
警方提醒,凡是透過電話、社群訊息要求操作金錢、匯款、下載 App 或點擊連結者,都應立刻提高警覺,任何標榜低風險、高獲利的投資更需謹慎。民眾若遇可疑情況,可隨時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或向就近警察機關求證,以守護辛苦累積的積蓄,不讓不法分子得逞。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租屋詐騙!?新北三峽闆娘租到「車庫偽店面」慘被坑! 房仲、房東聯手誤導?創業2個月被迫收攤 恐遭工務局罰款
《獨家》圤智雨驚爆黃明志約炮「娃娃」翁雨澄 鹹濕對話及照片獨家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