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投書】拜財神不是迷信 是對衛福部卡關加熱菸的控訴

發表日期:2025 / 07 / 01
【投書】拜財神不是迷信 是對衛福部卡關加熱菸的控訴

王日誠/法研所在職專班生

日前,立法院前上演一場「拜財神」行動劇,看似荒誕,實則諷刺。民眾焚香膜拜,不是迷信,而是對準衛福部國健署刻意拖延加熱菸健康風險評估審查,導致非法走私橫行、國庫稅收流失、黑市壯大的控訴。

自2023年《菸害防制法》修法納管加熱菸至今,歷經九個會期,衛福部仍未審查通過任何產品。即便是政府持股的台灣菸酒公司,其申請也被退件五次。這不是「審查中」,而是「有名無實」的卡關。

令人錯愕的是,健康危害更大的傳統紙菸,在台灣上市根本不需要審查,愛上幾款就上幾款。反觀加熱菸,同樣被法律允許上市卻被設下繁瑣門檻。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開放加熱菸合法販售,包括日、韓、英、德等皆未要求健康風險審查。唯有台灣與美國設立審查規範,台灣甚至更嚴。難道國人健康只需防加熱菸,而不需防紙菸?

此種雙重標準,恐與既得利益脫不了關係。立委吳秉叡就曾指出,可能是某些團體為保護紙菸市場,背後運作阻撓審查通過。若真如此,衛福部與國健署淪為政治工具,行政中立與法治精神將蕩然無存。

更嚴重的是,行政怠惰已造成具體損失。根據財政部統計,2024年前四個月查獲非法加熱菸近百萬包,年增率高達86%。民眾在合法產品遲遲無法上市情況下,只能轉向來路不明的走私菸品,助長黑市經濟。這些產品既無品質管控,也未繳交菸稅,國庫損失每年恐高達百億元。非法菸流入地下市場,更讓幫派藉此壯大,成為治安隱憂。

這場「拜財神」抗議中,諷刺的請來文武財神來保佑走私業者財源滾滾,但實際上卻不是神明保佑,而是政府的不作為所賜。

作為法律研究生,我不禁質疑:依法行政的精神何在?如果法律明定加熱菸可送審,那行政機關就應依法訂定標準、透明審查。如今卻是業者遞件即被退件、審查進度不明、標準不透明,讓合法業者無所適從,黑市反而穩定成長。

防制菸害的核心目標,是降低吸菸人口與健康風險。若加熱菸有潛力降低危害,理應用科學資料來評估,而非由政治意識形態或利益操控政策走向。當合法申請遭卡關,非法走私卻一路暢通,這樣的政策邏輯,實在難以服人。

是時候讓衛福部說清楚、講明白:加熱菸審查到底卡在哪?是否真有外力干擾專業判斷?國人有知的權利,企業有公平競爭的權利,國家更有守護法治與稅收的責任。

如果這一切都不能改變,那麼下一次拜財神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因為真正發財的,不是守法的企業或政府,而是走私集團。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以聖經故事思考菸品政策 社會觀察者眼中的反菸真相

美國駁回加熱菸上市不符事實 立委直指台灣審查延宕讓黑市壯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