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桃園報導
立法委員陳瑩今(1)日上午參加國立體育大學原住民教練研習營,關心瞭解教練教學現場遇到的問題。陳瑩表示,體育一直是原住民族的強項,原住民在棒球領域中培育出許多家喻戶曉的球星,但原鄉基礎棒球發展長期缺乏資源,鑒於過去許多原鄉學校的棒球隊,沒有經費聘請專業教練指導球員;她於2020年成功爭取「原住民棒壘球教練計畫」,今年補助學校聘請教練人數已達145人,人事經費達1億5百萬元、總經費約1.3億元,創造上百位棒球教練職缺、上千名球員受惠。
「原住民小朋友在紮根學習球技的過程中,渴望有專業教練的陪伴與指導。」陳瑩指出,由政府補助原鄉學校聘請專業原住民籍棒球教練,最早始於2013年,由原民會規劃執行,當時經費有限,僅有16個名額、約7百萬元。
陳瑩直言,每年都有很多學校爭取聘請教練的補助、很多球隊在競爭,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每年都看到許多學校與球員失望,看到孩子們落寞的神情,甚至聽到「小朋友想打棒球,希望有教練指導」等訴求,這樣令人不捨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原本計畫規定,球隊原住民球員數須達半數以上,且僅限原鄉學校申請。」陳瑩直言,「原住民棒壘球教練計畫」在她的爭取下改由教育部體育署接手,不僅放寬原住民球員比例門檻,改為達一定人數即可,補助學校名額也不再設限;同時大幅提高教練薪資待遇,並讓薪資隨軍公教調整。
陳瑩說,過去原民會經費受限,教練薪資僅有3萬元左右,現在教練待遇會隨年資調整,也有晉級制度,待遇從3.7萬至6.1萬元間。對於體育署銜接計畫時,她特別關心教練的薪資待遇,不僅讓薪資水準大幅提升,而且隨軍公教待遇調整,去年調新4%,而今年本來調薪3%,卻因為立法院藍白亂砍預算,導致調薪3%遲至6月才處理回朔。
陳瑩開心表示,「原住民棒壘球教練計畫」帶來的最大效益有2方面,除了提升基礎棒球教練的師資外,也提供上百位原住民籍退役球員擔任教練的機會;很多退役球員離開球場後,最希望的工作就是回到球場指導球員,希望將所學傳承給年輕選手,讓下一代球員有機會發光發熱。她指出,「這項計畫目前提供145個教練職缺,讓上千名球員受惠。」
此外,原住民棒壘球教練計畫2018年由原民會主辦時,教練數只有25位,總經費只有1700萬元,自2020年由體育署接手後,成效穩定成長,2021年補助教練人數達70位、2022年103位、2023年131位、2024年135位,今年達145位,人事經費達1億5百萬元;每支球隊補助15萬元業務費,總經費約1.3億元。
陳瑩表示,「這項計畫自體育署承辦以來,不論在教練聘用人數或預算規模,是過去的5倍之多;希望透過計畫,照顧原住民球員與原住民棒球教練。」
照片來源:陳瑩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政策上路!寵物貓需植入晶片 花蓮縣府:未依規最高裁罰1萬5
花蓮田埔150年老樹染褐根病遭移除 陳淑雯:經專家多次會勘忍痛決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