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推動資源循環與永續環保政策邁出重要一步,位於新港鄉的「廚餘全循環中心」正式完工並投入運作。縣長翁章梁赴現場視察黑水虻處理設施,對環保局運用自然生物技術處理有機廢棄物、實現廚餘資源化的創新模式表示高度肯定,強調此舉不僅提升廚餘處理效率,更為縣內循環經濟建立可持續發展典範。
↑圖說:翁章梁實地了解黑水虻處理設施運作狀況,肯定環保局為有機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再利用邁出關鍵一步。(圖片來源:嘉義縣環保局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指出,黑水虻因具有極高的有機廢棄物分解效率,其幼蟲可有效消化廚餘、畜禽糞便等廢棄物,並轉化為高蛋白昆蟲飼料與有機肥料。嘉義縣作為農工科技融合發展的縣市,這項資源再利用技術將可應用於水產養殖、農會及在地農業加工產品領域,實現廢棄物處理與產業應用的雙重效益。
↑圖說:黑水虻是具有高度分解有機廢棄物能力,幼蟲可高效分解廚餘、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同時轉化為高營養昆蟲蛋白及有機肥料。(圖片來源:嘉義縣環保局提供)
目前嘉義縣廚餘透過合法管道分流處理,其中部分標售給養豬場,其餘則進入循環中心進行黑水虻養殖再利用,後續產物如蟲體可提煉生質油或製成飼料,全面落實「廚餘不是垃圾,而是資源」的理念。環保局長張輝川表示,這不僅為廚餘處理找到創新出路,也降低對焚化及掩埋場的依賴。
↑圖說:廚餘全循環中心對於提升廚餘處理效率、降低掩埋與焚化負擔,以及促進再生資源利用具重大意義。(圖片來源:嘉義縣環保局提供)
翁章梁強調,廚餘全循環中心目前每日處理量達1.5公噸,預估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逾212.4公噸,未來更期盼擴大規模,將日處理量提升至7至10噸,進一步減輕廢棄物負擔、擴展綠色經濟規模,使嘉義成為國內循環資源轉化的領航城市。
未來,環保局將攜手農業、水產產業及學術研究單位,深化黑水虻養殖與資源轉化系統,發展智慧、永續、生態化的有機廢棄物處理平台,讓嘉義縣在邁向淨零碳排的道路上,持續扮演全國標竿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