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越南趕在七月九日前,成為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第二個國家。表面上看,這是一場極不對等的交易——美國對越南加徵高達20%的關稅,越南卻承諾對美國產品實施零關稅。那麼,越南有什麼戰略上的算計呢?
表面上的讓利,應該是為了換取戰略空間。越南深知,自己無法在關稅談判桌上與美國抗衡,因此乾脆不與美國糾結,不爭取公平對等,而是將目光轉向「與周邊競爭對手爭勢」,也就是「不必跑得過老虎,只要跑得過對手」的策略。
首先,時間的優勢。越南率先與美國簽訂協議,取得「時間優勢」。當東協、日本、韓國、歐盟還在與美國角力時,越南希望搶先一步,取悅美國川普,並成為可穩定進入美國市場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加強其吸引外資與供應鏈轉移的吸引力。
其次,關稅的比較優勢。即使美國對越南徵收20%關稅,仍遠低於對其他國家可能施加的懲罰性關稅。例如,美方曾威脅對柬埔寨課徵49%、對韓日課徵近30%的關稅。與此相比,越南還是可以擁有優勢。
第三,越南允許對美國全面開放市場,希望美國能夠默許其持續作為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承接國,越南能夠成為中美貿易戰後,跨國企業尋求中國大陸以外的產能地點。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是,越南是否有可能是希望透過美國的零關稅進口,來倒逼國內改革,進一步推動經濟的制度化改革。這與當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時中國大陸也是在對外做出大幅開放承諾,從而引進資本、技術與體制改革動力。如今,越南是否也是想複製這一模式,期望在美越經濟深化合作的同時,能迫使內部加速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親自致電特朗普,要求美方承認越南的市場經濟地位,這顯示出越南在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視程度。更有甚者,越南近期正考慮修改國籍法,承認雙重國籍,這些舉措看來都是在為「深度擁抱西方」鋪路。
長期以來,越南外交政策採取「經濟依賴中國、安全靠近美國」的平衡策略。但此次貿易協議或意味著某種轉向。在經濟上全面開放美國市場,在政治上強化與西方的接軌,越南是否會打破以往「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的角色,轉而選擇與美國更緊密的戰略聯盟?未來在經濟、安全,甚至軍事合作上進一步靠攏美國?這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