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京華城案」相關公文遭外流,立法院民眾黨團主任陳智菡今(4)日透過臉書質疑,媒體引用的「無碼公文」來源可疑,並直接點名檢察官是否涉洩密、帶風向,怒批是「壞透了,連黨報都敢騙」;她表示,若媒體引述檢調資料並未經審判便定罪,恐早已對案情造成嚴重偏頗與影響。
陳智菡質疑,《自由時報》日前刊登的「獨家公文」報導,是由一位神秘「讀者」提供,內容指控柯文哲於台北市長任內曾在都發局上簽的公文中刪除「當否?」字樣,暗示公務流程被動手腳,讓京華城案一路放行。她強調此說法根本「斷章取義」,且都發局當年確實是依程序將案送都委會研議,整起流程並無違法之處。
陳智菡指出,相關公文所揭示的,是京華城業者因樓地板面積被刪,向市府陳情欲「維持原規定」,而都發局則按程序呈報、送都委會處理,且都委會最終仍決議「維持刪除京華城樓地板面積保障」,並未如指控所言「開綠燈」。她反問,若依此結果看來,柯文哲反而是刪除京華城權益的「酷吏」嗎?
對於媒體是否遭「檢方洩密」操控輿論,陳智菡質疑,《自由時報》報導引用的公文版本是「無遮蔽原版」,而目前坊間流通的版本,包括台北市議員簡舒培手上,都是資訊被遮蔽的影本,「為何某些媒體可以取得無碼文件?又是哪位檢察官提供的?」
陳智菡強調,檢察機關若涉洩密,恐違反法律,也危及司法公正性,要求相關單位說明來源並接受調查。她痛批,京華城案從一開始就被媒體與檢調過度炒作,如今甚至連柯文哲替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喊冤都遭扭曲,「用最狠毒的謠言殺人」。
陳智菡最後呼籲,外界對京華城案應回歸事實與法律,而非靠媒體獨家與政治操作帶風向,並強調「主持會議、依法程序、送都委會研議」並非圖利,也無違法,更不該在司法尚未審理前,就將案情定調。她也為彭振聲與柯文哲抱不平,批評整起事件「根本就是未審先判的政治審判」。
照片來源:民眾黨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