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中國近日曝光可癱瘓電網的新型「衛士-600L」石墨炸彈,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今(4)日表示,我國關鍵軍事設施如雷達站、指管中心等,早已具備高度韌性的備援系統與抗毀能力,單一武器難以癱瘓,然而中國此次展示此類「軟殺傷」武器,實則意圖進行認知作戰與心理施壓,試圖營造台灣社會電力脆弱、士氣不穩的印象,達成其「以戰逼談、以武促統」的政治目標。
陳冠廷指出,根據公開資料,「衛士-600L」為一款可搭載石墨炸彈的戰術導彈,其子彈藥可釋放大量導電纖維,導致目標區域內電力設施大規模短路。儘管具備一定干擾性,但台灣軍方對此類風險早有預判與部署,特別是在戰略設施與電力備援體系上的強化已行之有年。
陳冠廷分析,「共軍這種戰術的本質,是典型的非對稱與混合戰手段,真正目的不在於癱瘓一個發電廠,而是透過攻擊民生設施引發社會恐慌、製造民心動搖,再搭配訊息戰、輿論戰,拉高內部壓力,讓台灣在衝突初期就出現裂縫。」
面對這類複合型威脅,陳冠廷強調,台灣不能自滿於現有防禦層級,必須以創新與超前部署作為最有效的防禦。他也提出4項強化策略:首先是推動關鍵電網節點地下化與氣體絕緣開關(GIS)化,優化電網結構,提升防護能力;其次建立「斷纖清除」快速反應隊伍,並預先儲備備用組件,以快速回應可能的癱瘓情況。
陳冠廷他建議升級核心設施的備援電力系統,並擴大部署軍事營區微電網,確保在極端狀況下維持能源自主;第四,應評估石墨纖維在潮濕或雨天易失效的特性,規劃相關氣候下的應變演訓,強化防護效能。
陳冠廷強調,「衛士-600L」的出現提醒台灣必須將電網安全納入國安核心視角,推動軍民整合的電力恢復機制與前瞻性的分散式能源佈局,才能在面對現代戰爭樣態轉變下,維持社會穩定與國防體系的堅韌運作力。
照片來源:陳冠廷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