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施建宏/台北報導
財政部宣布預計7月3日起,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啤酒課徵為期四個月、稅率13.13%至64.14%的臨時反傾銷稅,引發各界廣泛討論。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鄧哲偉與親民黨發言人胡文琦表示,這項政策牽動國際品牌利益、台美日經貿關係、消費者權益與台灣整體產業競爭力,從長遠看並不一定有利於本土啤酒產業。
鄧哲偉提出,這項反傾銷稅的實際對象並非僅限中國本土品牌,而是波及在中國生產、卻屬於美國與日本的國際品牌,如百威與麒麟,兩者在中國設廠生產,進口到台灣卻被納入反傾銷稅範圍。這種情況類似於蘋果手機、Nike球鞋等美國品牌在中國製造,卻因產地而被課稅,導致國際品牌利益受損。
「這將使台灣在國際間陷入尷尬,甚至可能引發美日兩國政府的不滿,對台灣爭取美國關稅減讓、深化經貿合作產生負面影響。」鄧哲偉表示,全球極少有對食品類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的案例,台灣此次成為全球首例,可能引發國際關注;質疑財政部選在美國即將公告對台關稅調降的關鍵時刻,對美國品牌課徵反傾銷稅,若美方因此不滿、對等關稅未如預期降低,台灣將承受重大外交與經貿壓力。
鄧哲偉認為,啤酒屬於民生必需品,消費者應享有自由選擇各國品牌的權利。台灣本來對進口啤酒採零關稅政策,但仍須繳納消費稅與營業稅,如今再加上高額反傾銷稅,將直接推高百威、麒麟等進口啤酒價格,對愛喝這些品牌的消費者極不公平。「這種以產地為由的課稅方式,忽略了品牌價值與消費者偏好,反而削弱市場競爭與多元選擇。」
胡文琦直言,財政部要提升進口啤酒稅的行為極其不智,台灣在國際貿易體系下,應秉持公平競爭原則,並審慎面對國內產業與國際規範的平衡,片面針對特定國家或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可能引發貿易報復,甚至影響台灣未來加入CPTPP等區域經貿協定的機會。
台灣啤酒產業應積極創新、強化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站穩腳步,胡文琦指出,若一味依賴關稅壁壘或行政干預,反而可能削弱產業自我升級的動能,長期下來不利於產業健康發展,呼籲財政部應懸崖勒馬,拿出全面完整的政策,否則只有凸顯目前政府各部會的自行其是。
財政部目前僅對中國製啤酒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後續是否轉為正式課稅仍有待調查與審議,兩位受訪者呼籲財政部應審慎評估國內外各方意見,避免因短期政策造成長遠國際關係、產業發展與消費者權益的損害。
照片來源:unsplash、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4縣市連爆5例日本腦炎!全數住院中 疾管署:致死率可達30%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