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南市美術館與臺南市建築師公會共同主辦的「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 Re-turning Home:還。原點」,7月4日起於臺南市美術館2館展出,國內外建築師以建築為媒介重新詮釋「家」的意義,開啟城市、文化與空間的深層對話。本屆主題「Re-turning Home/回家作夥」,不僅象徵物理空間的歸返,更是一場情感與記憶的還原歷程,強調重新定位自我與空間的關係。
2025年適逢臺南熱蘭遮城建城400年與府城城垣設置300年,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臺南首次以「國際」規格舉辦建築三年展。2024年,臺南市建築師公會曾組團赴日本仙台展出,延續這段跨國建築交流的精神,今年回到臺南,更深化國際建築對話,集結來自世界各地建築師與在地創作者,展開一場橫跨文化與語境的建築對話。
主策展人陳冠瑋表示,「Home」不僅是居所,更是創作的起點與情感歸屬;而「Re-turning」則寓意回到起點後的重新思索,經歷歷史、城市、生命與空間變化後再次出發。展覽共劃分為四大主題展區,帶領觀眾從個人經驗走向社會脈絡,從在地文化走向全球視野,以建築語彙描繪家的記憶與未來。
此次三年展亦呈現多項融合實用設計與人文關懷的建築作品。其中一件多功能臨時構造物引起關注。該設計具備模組化組裝特性,平時可作為板凳或桌面使用,災難發生時則可快速轉換為避難間隔空間,無需工具即可完成搭建,兼具可收納性與應變功能。這樣的作品展現出建築師對於「居所」的多重想像,回應現代社會在災難與日常之間的空間轉換需求,也落實建築與生活緊密結合的理念。
圖說:運用金屬圓凳與光線交織出流動的建築結構與詩意空間,觀者可步入其中,體驗材質與陰影變化所帶來的沈浸式場域感知(圖片來源/記者林薇安攝)
協同策展人謝宗哲指出,「回家」是詩意與現實交會的詞語,每位建築師都有屬於自己的起點與詮釋,此次展覽期待激發觀眾對於「家」更多元的想像與再書寫,進一步帶動臺灣建築文化與城市空間的再思考與再創造。
圖說:「FUDAN-GI 普段木」作品以可拆解重組的木構架展示多樣空間應用,兼具展示板、座椅與臨時構造物功能 (圖片來源/記者林薇安攝)
南美館董事長游文玫表示,三年展再度回到南美館舉辦,展現臺南建築文化的延續與深化,建築是文化載體,不只是形式與技術的展現,更是人與空間互動的集體記憶,「回家作夥」正是邀請每位觀眾一同重新思索家與建築的關係。展覽期間也將辦理一系列講座與活動,邀請市民共同參與。
臺南,一座具有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城市,透過建築三年展向世界發聲,邀請大眾「回家作夥」,用建築語言重新擁抱土地與記憶,展開一段關於認同、共感與未來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