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夏天常有午後雷陣雨,突如其來的滂沱大雨,往往讓人措手不及,鞋底溼透,但雨後總是「臭腳味」不斷?國內中醫門診就發現,夏天足部異味常常是健康的警訊之一,臨床上大多伴隨相關皮膚疾病如汗皰疹、溼疹等,甚至口乾、反覆口腔黏膜破損,尿道發炎、分泌物異味異色等都是常見主要問題。
中醫師莊可鈞表示,台灣氣候潮溼悶熱環境容易孳生細菌,因此腳汗中的蛋白質、脂肪經細菌分解後容易產生異味,夏天門診中經常出現患者求助表示「以前夏天自己腳臭異味沒有這麼明顯,為什麼今年變得越來越嚴重?」
莊可鈞指出,臨床上除了常見的溼熱體質因素是常見原因之外,包括香港腳、甲溝炎、灰指甲等,甚至足部汗皰疹等,許多疾病同時發生也可能是造成腳臭加重的原因,孳生的細菌及黴菌都是加重足部發炎及異味的主要成因。
莊可鈞說,常規醫療觀點認為局部環境潮溼加上細菌、真菌滋生是導致足部異味的主要成因,腳汗過多造成菌體增生加速,因此治療方式會著重在外用藥膏來殺菌,加上抑制出汗的外用噴劑為主,然而門診中求助患者多嘗試過類似治療而成效不彰,因此,中醫治療以體質因素調整去間接改變患者出汗的量及代謝廢物的微量組成,配合急性期外用藥膏處置,不需要另外使用抑制出汗的止汗劑即可達成良好療效。
汗味加重,莊可鈞以中醫觀點分析,多與「火熱」體質相關,誘發體內溼熱淤積超過身體負荷,悶熱越重的足部成為首先需要調節部位,更嚴重時,甚至誘發皮膚發炎反應,足部汗皰疹是夏天常見伴隨誘發的疾病,中醫治療主要透過清熱解毒、健脾祛濕、補氣歛汗等原則來治療體質偏性所造成的異味困擾。
莊可鈞說,中醫驅除夏天腳臭,以藥食治療、外洗藥方及衛生習慣養成為三原則。其中,足部確實清潔為保持足部健康的要件,另外,穿吸汗透氣材質且每日更換鞋襪,避免長時間穿同一雙鞋,鞋子定期曬太陽或使用鞋內除溼劑等都是保持足部衛生的良好習慣,指甲建議避免過度留長,清潔需要可徹底清潔指縫為原則。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