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21歲黃姓青年從出生至今未曾報戶口,無法就學就業,如同「隱形人」般存在。這名青年的母親為印尼籍移工,生下他不久便失聯,其父因未辦結婚登記無法直接辦理認領。父子兩人多年來窩居在北屯區一處狹小套房,直到今年二月,黃父認為兒子成年後應自立,將他趕出家門。
黃姓青年被迫流落街頭,靠撿拾回收維生。幸運的是,他被北屯區北京里長蘇乙青發現並通報社會局。社會局隨即緊急介入安置,安排他入住安置機構,並協助父子進行DNA鑑定。經證實具親子關係後,即可進行認領登記,並報戶口辦理身分證。
目前黃姓青年住在社福機構,有專屬房間與輔導員協助生活技能訓練,也參與團體活動,慢慢建立社交能力。社會局表示,未來將依其興趣與能力,安排就學或就業輔導,協助他邁向自立人生。
這個特殊案例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一群被他故事觸動的陌生人自發組成「再生父母」群組,準備了太陽眼鏡、手機等生活物品,希望儘快交到他手上,幫助他慢慢拼回失落的青春。群組成員還提議,等他安頓好後,可安排人生第一次搭遊覽車、火車甚至飛機,補回過去錯失的旅程。
里長蘇乙青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懂事的孩子目前一切都好,期待見面的一天!」雖然無法再與黃姓青年直接接觸,蘇乙青仍持續關注孩子的動態。他表示,自孩子被安置後,僅曾探視一次,後因社會局擔心外界干擾,便暫停探視安排。儘管如此,他願意配合低調處理,只盼一切以孩子的最佳利益為主。
社會局也與教育局討論研擬相關學習計劃,由生活輔導員協助建立日常生活技能、安排學習及未來就業計畫。雖然印尼籍黃母仍聯繫不上,但這並不影響黃男取得身分證的進程。
這個案例引發社會對「黑戶」問題的關注。許多人表示不求回報,只希望黃姓青年知道:「不是血緣才叫家,有人關心,就是重生的開始。」隨著身分即將確立,黃姓青年終於可以開始他的新人生,重新融入社會,彌補逝去的青春歲月。